- 碗米溪村人均耕地不足6分,没有其他资源可利用,加之交通困难,几百年来始终没有去掉“穷根”“穷帽”。2015年,边城县石溪镇副镇长,会说苗语、土家话的优秀青年干部濮泉生的到来逐步改变了碗米溪村的状况。在党的领导下,濮泉生用好“精准扶贫”政策,从精准识别处理“优亲厚友”的村干部入手,一手抓“扶贫先扶志”,一手抓“输血变造血”,惩治懒汉的同时又激发碗米溪村群众“为尊严而战”的脱贫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中,濮泉生带领群众发挥当年修水库自力更生的愚公精神,不等不靠在金牛山上再造坡地,当年就完成茶叶产业化;全村脱贫的同时,他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 这是一个特殊年代的故事。这是一段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传奇。这是一部歌颂中国北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老一代造林人奉献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史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国家指定由林业部和河北省在承德境内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抵御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南侵。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业大中专毕业生与林业干部职工为骨干的369人开荒队伍,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拉开了与自然抗争的序幕。岂料,因造林立地条件恶劣机械造林失败,转为人工造林。他们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环境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战严寒、斗酷暑、抛青春、洒热血,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拱卫京津冀蓝天,在荒凉的塞罕坝上,冯程和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也收获了友谊和爱情,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