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 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
-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朱棣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扬国威”或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这样一来,从皇上到百姓的观念都已转变,使商品经济的萌芽加快发生了。 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的实力,实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征着国家的富强、技术的发达,文化的进步。随着郑和船队走向海外世界,这位君王不仅追求“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目标,而且,一心想开辟唐宋以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和亚非大陆。 在此基础上,朱棣还开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笔。其中之一即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宫,基本上还是明初打下的基础。 朱棣让郑和在与西洋诸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不恃强凌弱。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在当时的世界上,大明船队很好的发挥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的作用。郑和在此期间,率领船队在马六甲和忽鲁谟斯等国建立了货栈,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广泛展开贸易。锡兰国篡位者亚烈苦奈儿背信弃义,想劫持大明船队,郑和出于无奈被迫还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古知兵非好战”的信条,以智慧和宽容,正义与威力,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 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伤心欲绝。好在大明船队再次航海归来,特别是郑和将桀骜不逊的亚烈苦奈儿押来大明,听候皇上裁决其生死时,朱棣以中华文明来处置此案,最终感化了这个凶暴的国王。
- 1867年,山东章丘的一间茶馆里。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巧妙地帮助三兄弟,整分了祖传的一箱元宝。三兄弟千恩万谢,临别时,青年告诉大家:敝姓孟,名继笙,草字洛川。孟洛川之母高夫人,向以孟子的母亲为榜样,眼下,面对着连续气走了三位先生的儿子,她忧心忡忡。北京传来消息,绸布店因为得罪了恭王府的澄贝勒,而惨遭封门。孟洛川临危受命,代表三伯出任瑞蚨祥临时商务主政,前往北京。年少轻狂的他,非但没有为店铺揭封,反而相继受到了岳父的驱逐和澄贝勒的羞辱,北京瑞蚨祥掌柜含恨而死。山东爆发棉灾,一省的布号岌岌可危。孟洛川在河北争取货源时,由于济南分号掌柜艾中庆的错误,货源被另一孟家商号谦祥益抢去。由此开始引发孟洛川与艾中庆的矛盾。恰在此时,孟洛川发现了由洋纱和土纱混织而成的洋经土纬布。孟洛川看到了挽救布行的希望。然而此事却再一次引发了孟洛川与艾中庆的冲突。孟洛川决定自行其道。正在为资金发愁时,孟觐侯介绍孟洛川与天津江湖人物龙爷做生意,资金问题迎刃而解。这时,孟洛川遇到了青楼女子钟六姐儿,两人一见倾心。在龙爷等人的帮助下,六姐儿离开青楼,与孟洛川走到了一起。乱军起义,朝廷命山东巡抚丁宝祯为战事收尾。在丁宝祯苦于没有筑防费用时,孟洛川出资助饷,并换取了三十年的茶叶专卖权。为了筹集筑防饷银,也为了盘活资产,孟洛川开办钱庄,并实施了一项重大举措,发行债券。在得知孟洛川与艾中庆的矛盾后,孟觐侯与龙爷背着孟洛川,设计陷害艾中庆,导致艾中庆含冤自尽。其子艾隆标入店。得孟洛川资助,丁宝祯顺利向朝廷复命。为了答谢孟洛川,丁宝祯帮助孟洛川与未婚岳父消除前嫌,孟洛川与王雪莹完婚。 十几年后,日本洋行突然出现在济南,以倾销等不正当手段,意在夺取山东一省的棉业资源,艾隆标任日本洋行经理。孟洛川发起成立布行公会,团结一心对抗日本洋行。由于官员的腐败,即便瑞蚨祥资助各商号实施一系列举措用以抗衡,仍无法挫败日本洋行。再加上艾隆标的暗算,以及一些本地商号的背叛,日本洋行依旧处于上风。情急之下,沙闻英隐瞒孟洛川,私下借助英法两国的势力,终止了日本洋行的倾销行为。关键时刻,孟洛川作出让步,答应了谦祥益的苛刻要求,争取到了关键的力量,一举粉碎了日本人及艾隆标的阴谋。被仇恨冲昏头脑的艾隆标当了土匪,绑架了高夫人。逼迫孟洛川毁掉瑞蚨祥祖上传下来的牌匾。千钧一发之时,孟觐侯牺牲自己的性命,救了孟洛川与高夫人。艾隆标疯了。老年孟洛川领着孙子孙女站在群山之巅,说出了一生对于大商的感悟:“大商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