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初,剧作家苏平回到上海,几对不同类型的年轻人的故事引发了他的创作欲:廖星明虽然只是个造船厂钳工,但却专注于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他看到周围许多年轻人思想贫困、愚昧无知,心里感到非常悲哀,决心做一名灵魂工程师,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抓紧业余时间,努力写作科普作品。他与出身干部家庭的夏茵茵冲破世俗门第观念的非议和阻挠,相爱并结为夫妻,生活虽然清贫,但两个人却充满信心和斗志。廖星明的妹妹廖小琴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冒充小齐的女朋友去骗小齐海外的姑妈。最终,她抛弃了纯朴的男朋友黄毛,投入小齐的怀抱。造船厂电工姜维不学无术,游戏人生,对相貌平平的徐珊珊对他真情不屑一顾。黄毛和徐珊珊在共同的劳动中为彼此的美好心灵所吸引,最终走到一起。所目睹的一切令苏平感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虽然还不多,但确在萌芽生长。
- 1976年前,郑长河无视四人帮爪牙韦立对他的迫害坚持演奏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小提琴曲《一月的衰思》,使韦立阴谋破灭,并赢得了珊珊姑娘的爱心。 《生活的颤音》是部音乐故事片。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几天的遭遇和爱情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四·五”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以及他们为争取人民民主而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未写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从生活入手,以纪实的手法,把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融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影片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显得更加真实可信,逼真感人。 《生活的颤音》是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1978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开始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我国电影史上出现的首批优秀故事片之一。影片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影片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 第二,影片充满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 第三,把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音乐故事片的形式赋予影片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四,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电影手法。 《生活的颤音》上映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爱戴和欢迎。它是西影建厂20多年来第一部获得全国性奖励的影片,它标志着西影进入腾飞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西影和我国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