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科尔是喜好临摹名作制造赝品的富有收藏家的女儿,家里有丰富的名作收藏,而父亲则把自己作的赝品变卖出去,成为世人羡慕的富有收藏家。某日父亲把赝品维纳斯雕像贡献给市博物馆当展品,当晚全家所有人都到会场参与仪式时就只有尼科尔一人在家,这时小偷西蒙闯入住宅试图偷走某幅父亲的赝品,尼科尔发现后不小心用枪把西蒙的手臂射伤,西蒙则借口和尼科尔进一步的接触,两人关系渐渐拉近。次日博物馆派人来给收藏家签收一份维纳斯雕像的保护协议,没有看清楚条款的父亲盲目签了名,待他知道该协议可能将断送他的制作赝品生业同时也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后,尼科尔找到小偷西蒙,两人蓄意合伙把雕像从博物馆内偷出来,西蒙看在美女尼科尔的份上答应参与行动。几经周折他们才把雕像偷出来,当西蒙猜透尼科尔偷雕像的目的后,西蒙和尼科尔在偷窃行动中居然破天荒成了恋人。次日西蒙约尼科尔出来相见讨论维纳斯雕像的安置,西蒙才把真相告诉尼科尔,原来这是他第一次行窃,而那晚要偷走父亲赝品的动机只是想化验作品真假,西蒙原来是专门揪制作赝品作家的侦探,尼科尔知道后大为震惊。但西蒙没有告发他们父女两,而是和尼科尔喜结连理,远走高飞。
- 1950年,在解放军战士的监视下,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犯人一起走下开进站台的一列闷罐火车。溥仪走进洗手间,用刀片割开血管。战犯管理所所长的推门喊叫声把溥仪带回到42年前。当时不足三岁的他,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进宫登基,当了宣统皇帝。溥仪从小在唯我独尊的环境中长大,孤独而缺少管教。辛亥革命后,他被废除。1922年,溥仪结婚,皇后婉容,淑妃文秀。1924年,做着复辟梦的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到天津做了寓公。1934年,日本吞并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当了伪满州国的皇帝,虽然他只是从属于日本关东军的“儿皇帝”。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溥仪成了苏联红军的囚犯。溥仪押送回国路上的自杀未成,进了战犯管理所。他学会了生活,还学会了解剖自己的思想,改变了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1959年,溥仪获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公民,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1967年,文革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为当年的管理所所长辩护。同年,溥仪因病谢世。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有“阿拉伯通”之称的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劳伦斯在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的途中,遇见了哈里苏部族的首领阿里,此人年轻剽悍,给劳伦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劳伦斯到费萨尔处,亲眼目睹了他的大本营遭到土耳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则与阿里率领突击队穿过沙漠,冒着炎热与风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该城。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叫他们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比较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与阿里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但战后,英阿双方在管辖大马士革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劳伦斯困于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国后,忧郁不得志,不久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本片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影片的导演手法及摄影极为出色,既展现宏伟壮观的战斗场面,又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高深莫测、胆略过人、又受虚荣和情欲支配的冒险狂。本片荣获第3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在英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TOTAL FILM》近日评选出了50部最伟大的史诗电影中,本片更是一举击败了《宾虚》和《指环王》等强劲对手,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