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绍信

共找到“6”个结果
  • 1948年3月,在东北站稳脚跟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发展为近百万大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并讨论了当时的形势。毛泽东、朱德等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命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强攻锦州,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以彻底消灭东北国民党。林彪为了有胜利的把握,提出先打长春,以围点歼灭沈阳援敌。经过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决定按毛泽东意见办,南下攻击锦州。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终于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打响了。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攻克锦州。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
  • 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蒋介石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发出指令,授意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作义一面婉拒美国势力入主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傅冬菊与解放军和谈。
  • 这是一个带着某些怀旧色彩的故事。故事把观众带到了1925年到1945年间的那个飘摇的年代,东北松嫩平原上一韩姓大户人家正在为老爷子韩元泰筹备过六十大寿,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韩元泰是韩家的一家之主,他虽没文化却腹有筹谋、精于算计,但同时他又乐善好施、开朗大度、是非分明。他的大儿子孝顺听话,但却一直没有子嗣,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二儿子留洋归来,一心想与心上人杨云云搞实业救国,但是随着日伪统治时期的到来,他很快在与日本商人不平等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十几年的积蓄一时间化为乌有。大女儿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叛逆女子,她敢作敢为,性烈如火,抛弃门第观念,与打头范天宝私奔,盼望着能过上普通庄稼人的生活。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简单的理想也破灭了。韩家小女儿原本是个恬静胆小的女孩,在马啸这位老师的引导下,她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当亲眼目睹了马啸被捕直至绞死的惨象后,她的性格发生巨大的改变。她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抗联,成了一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   或许故事就是普通的故事,但讲述的方法很精彩。戏中无处不在地在向观众展示着东北的地域风情,韩家大院是剧组在玉泉搭建的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当然屋子里少不了的是东北的大火炕。和大部分家族戏一样,这一家里也有个唱戏出身的姨太太,只不过她唱的不是京剧、也不是评剧而是东北的二人转,各种东北生活的旧影会在这里一一重现。
  • 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林海雪原,搜剿被我击溃之国民党残匪。牡丹江军区派少剑波率小分队进剿,侦察英雄杨子荣智擒乔妆小炉匠之特务栾平,战士刘勋苍又擒获另一匪徒刁占一。少剑波曾与女卫生员白茹治愈蘑菇老人疾病,由老人口中大略得知奶头山之险要。刁占一故意欲引我军入敌陷阱,蘑菇老人赶到, 指明地形,战士栾超家攀登绝壁,飞越天险,我军出群匪不意,袭取山头,活擒匪首许大马棒父子,肃清残匪。
  •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 首页
  • 1/1
  • 尾页